08年的时候,结合mRNA芯片和miRNA芯片数据,做靶标预测。某一天晚上,没睡着,想到可以通过靶标来计算miRNA的相似性,正好可以利用当时写的软件包GOSemSim来计算。

09年看到BMC Systems Biology上有一篇文章,利用miRNA所调控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对miRNA进行聚类,当时我就觉得,利用靶标来计算,这想法不发出去,它就不再新鲜了。

记得Watson说过,科研有三大动力,其一是赶在竞争对手之前,其二用于泡妞,其三,忘记了-,-

第三点和Watson对不上,所以记不住,第一是DNA双螺旋时,谁看到那个X射线衍射结果,谁拿炸药奖,Linus Pauling当时是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第二点是Watson 39岁时,娶了自己的学生,19岁。

08年的时候,算好了相似性矩阵,这事就一直掠着。老板压着我第一篇文章没发,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当然自己当时在搞申请,也有影响。

毕业后,我想把它扔了。

10年又看到Bioinformatics的一篇文章,通过miRNA相关的疾病来度量miRNA的相似性。所用的方法和我的是一样的,只不过我用靶标的GO注释,他用疾病注释。

想扔掉不要了,但又觉得应该publish出去,毕竟那是自己的idea,当时花了几天的时间,重新计算,并撰写成文,没有什么新东西,只是原来那最初的想法,只想把它publish出去,发什么样的文章倒是不care。

2月份发表在Journal of Integrated OMICS,这是个新刊,没IF。

Journal of Clinical Bioinformatics的主编看到我的文章,写信过来约稿,这出乎我的意料。

2月25号的晚上收到信件,我想写个brief report似乎没什么意思,想了一个晚上,觉得既然是提出方法,就基于这方法再做点什么,我想通过病毒编码的miRNA所调控的宿主靶标,度量病毒miRNA的功能相似性,以此角度来看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确立了这么个路线。26号回信,接受邀请。27号开始做,一边做一边写文章,3月8号写好文章,从产生想法,做计算,到文章完成初稿,总共10天,这是目前最短的记录。

9号发给老板,14号投出,4月5号修回,修回的时候,刚好拿到个校内基金,我把校内基金也写进Funding里,5月5号接收。刚好是我生日,算是及时的生日礼物=,=

通常是5月5号立夏,但今年是6号立夏,正如我出生那年。

Journal of Clinical Bioinformatics是BMC的新刊,虽然也没IF,但对于我来说,这篇文章有好多个记录:

  • 完成一篇文章使用时间最短;
  • 第一次收到约稿;
  • 第一次在Funding里写自己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