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创 香港大学 生物信息学 博士,目前在港大从事博士后工作 求职意向:副教授以上 地点:主要意向是广州和深圳

简历:https://guangchuangyu.github.io/resume/YGC.pdf

google scholar指标:

  • 引用:1330
  • h-index: 14
  • i10-index: 17

第一作者文章12篇(含两篇共同第一),中科院分区2区以上有6篇,其中:

  • 3篇Bioinformatics
    • IF = 7.307
    • 2区Top期刊
    • 计算机科学排名第4
  • 1篇Metho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 IF=5.708
    • 1区Top期刊
    • 环境生态学排名11

ESI热点文章2篇,高被引文章5篇。单篇被引用超过100的有3篇(分别被引395,323, 111,google scholar数据)。


我2009年硕士毕业之后,可以说做到了「年年出paper」,除了2014年没发文章之外,年年都有,有时候一年是2-3篇(这里的数字全部是第一作者的文章),虽然早期发表了两三篇没有IF的,那是因为我CV上还没有什么文章,有新刊约稿,我赶紧就去投了,属于早期凑数,要发两三分的我想也是可以的。

    +--+--------------+--------------+--------------+----------+
  3 +         *                                                +
    |                                                          |
2.5 +                                                          +
    |                                                          |
  2 +                 *      *              *                  +
    |                                                          |
1.5 +                                                          +
    |                                                          |
  1 +  *                                            *      *   +
    |                                                          |
0.5 +                                                          +
    |                                                          |
  0 +                                *                         +
    +--+--------------+--------------+--------------+----------+
     2010           2012           2014           2016

导师曾经跟我们说过:不要老想发大文章,我们做病毒的,能够持续在journal of virology上发表文章,就足以证明一个人做科研的能力。

我深以为然,我想我做生信的,能够持续在Bioinformatics上发文章,也可以证明我是一个可以做科研的人。于是我在读博期间,又自己发表了两篇Bioinformatics。ggtree也只是我博士期间的side project而已,我主要的课题方向一篇准备投稿中,一篇还在收尾。

我认为持续出Bioinformatics是代表实力,而发CNS之类的是代表形象。然而还是有些naive,因为高校不是综合评价一个人是否有实力做科研,而是看你是否有CNS的形象,就生物信息学而言,你靠挖掘公共数据库或写软件能发nature biotechnology或nature methods的也有,但真心凤毛麟角。发高分的,多半是分析数据讲故事的,靠的主要还是数据,要么数据多,要么数据快(新技术一出,立马能搞的大实验室不发cns谁发?),这种做bioinformatics发高分的,多半真的只是形像而已。

虽说我也有亮点,比如热点论文2篇,5篇高被引用论文,但出来求职,就总是感觉被鄙视少了highly impact的文章,说白了IF没有10分乃至20分以上。

没有CNS,那就卡硬指标,就我毕业前联系的单位,最终都卡说我没有博士后经历,也曾经聊过这个问题,说法是博士后干两年,相当于做了两年的讲师,这时候给个副教授职位比较合适。我也是比较无语的,因为我读博前就在暨南大学工作,本身也是个中级的职称,我一个硕士毕业生在暨大工作4年发表了7篇第一作者的文章,拿了两个校内的课题(2万+10万),但人家认为这个事情如果发生在博士后就OK,发生在博士前不能算数。

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简历也投过几个,最终没谈下来,我也没刻意去找,多半是朋友介绍,所以我想还是发个求职信息出来,消除一点信息不对称吧,或许年后能有好消息呢,希望如此。

我主要考虑地点是广州和深圳,毕竟已婚人士,广州不用挪窝,而深圳我可以拿孔雀。得是副教授以上,有招生资格我才考虑,有合适的话,请联系我(gcyu@connect.hku.hk),我已经在港大做博后了,谈下来再搞手续,这博后也该有一年了,如果非要卡说两年以上博后经历的,我也不着急,反正我还会持续出文章,到时候可能有更好的选择或者要求更高的职位了。只是做为已婚人士,不想还在漂,想早点滚回大陆而已,这是拿着面包在乞讨,不行的话就继续在港大赖着,还请大家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