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cs is a great front-end for most of the command line tools. Although R-Studio is pretty good, I think Emacs/ESS is better. I’ve always used Emacs/ESS to run R, since 2007 on Ubuntu, Windows, and my MacBook Pro. It gives me the same experiences across all platforms. I love the way Emacs formatting source codes, and literate programming with Roxygen supported. Unfortunately, ESS does not suport displaying plots in Emacs buffer, which has been supported by imaxima.
package manager
之前一直用NetBSD的pkgsrc做为各种Unix-like系统的包管理系统,pkgsrc在自己内部解决依赖关系,这点对于生产环境来说,是很好的一个优点,我通常会在服务器里装一个pkgsrc,在用户目录下,维护一套UNIX软件。但是用在自己的机器上,内部解决软件依赖,就是个缺点,浪费编译时间和硬盘空间。
Mac上可用的包管理系统很多,Fink移植于Debian的apt,Gentoo的portage也支持OS X。OS X是基于BSD的系统,BSD有自己的一套包管理系统,如FreeBSD的ports和NetBSD的pkgsrc,MacPorts可以看作是这一系列中的一个,不过它并不是OS X原生的,它只是OpenDarwin的子项目,所以和pkgsrc一个样,也是内部解决依赖,真正为OS X设计的原生包管理系统非Homebrew莫属,它会尽量依赖系统里已有的软件。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在暨大工作了几年,发几篇小文章,觉得要找个地方读PhD,是件手到擒来的事,结果却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事实证明像我这样的科研屌丝男,举步唯艰啊。 去年7月份就开始在计划这个事情,我几乎想都没想就联系了计算生物所的JD Han,紧接着就是面试,第一次尝试用英文去讲slides,从早上10点讲到中午12点。感觉还好吧,因为有听到Han说impressive,而她的学生又说经常看我blog。看上去还是蛮顺利的,然而最终reject了我,而且没有给我任何原因。
我去上海是非常低姿态的,说要面试,我就飞过去,当时想要是面试OK了,可能会让我留下来先了解一下正在进行的project,所以没有听老婆的话买返程票,结果从上海回广州,就变成了人在囧途,买不到火车票,就去南昌转车,结果遇到两趟车都是慢车,无空调,还无座。这个事情教会了我,不能太低姿态。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会去上海,为什么会联系Han,或许是心理学上所谓的契可尼效应,俗称偷不如偷不着,当年考上生没中,心中依然有执念?我自认为早已释然,but maybe..,至于Han,我在研一的时候,去北大听过她的讲座,被系统生物学这个概念忽悠了,可能因此内心抱有幻想。
又一年过去了,看书的数目总算是追上看碟了。 5本R方面的书,两本是入门书,快速翻阅过,Introduction to Scientific Programming and Simulation Using R我觉得和Intermediate Perl属于同一类,算是进阶阶段的书,有编程基础的话,这种才是最好的入门书。R Inferno讲了R的各种陷阱,ggplot2是关于画图,比如上面的拆线图,就是用ggplot画的,从一开始用ggplot2就开始翻看这本书,N长时间过去了,也没看完,直到今年要出中文版,我也帮忙较对了一下,才把它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