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些考研失利的同学问我怎么申请香港的学校,其实我的经验并不多,因为我读博的时候,并没有想要去香港,在港大临近截止日期的时候,很突然地去申请,然后竟然中了。当然毕竟在港大也待了几年,要说经验,多少也是有一点的。

为什么港校是一个选择

美帝的话,基本上可以说已经没机会了。要的话,再过一年,请赶早。欧洲还是有些机会的,因为欧洲读博就跟工作似的,有时候有funding了,打了广告,就招人了。只不过你要时刻去留意,而且不一定能让你撞上。

而港大(其它香港学校我不了解),每年招3轮学生,分别在12月、4月、8月,刚好如果你考研或考博之后,不管考得好不好,都可以试一下,给自己多一个选择,因为4月31号截止,时间不冲突,完全赶得上。

硬指标

本科/硕士学历 + 外语成绩,这个当然没得商量,一刀切,所以你必须要去考英语,托福或者雅思,应届毕业生当然可以申请,得入学前你必须要有证书。毕不了业读什么博士,对吧。

硕士与本科无异,因为港大不承认大陆的硕士学位,进去了,都是4年,时间成本上港大比去美帝好太多。当然差别还是有的!

绩点,这个也是很硬的,平均分要85分以上,也就是绩点3.5以上,如果你有硕士学历,那么本科要3.5,硕士也要3.5,就这点来看硕士的门槛要高点。绩点差一点也是可能的,但得导师强推,基本上导师要写个东西,说你多么牛逼(比如你发了几篇文章),或者你背景多么适合课题,失去你都很难找到合适的候选人了,然后还得找系主任去背书,想想除非你真的有文章,不然一般人也不会出面去写些自己都不信的理由去强推的。

本硕一样,凭什么要小本科?

既然硕士门槛要高一点,很多硕士还手握一两篇paper,如果你是考研狗,你考研还考不上,你凭什么认为你可以上港大?所以请大家掂量一下自己!

科研是一场时间上的比拼,需要很多的时间积累,硕士三年,是要比本科生强太多的,大家都很清楚,就我观察,很多本科生进去后,对上课特别热衷,上课学到很多东西,感觉棒棒哒,觉得自己在‘读博士’的人大有人在。而硕士进去读博的人,很早就进入科研的状态,三年时间的差距,起点很不一样。

明摆着大家都会选硕士,当然每年都会有很多本科去读的,比如说985高校系里前3名,等于说这些人是放弃了保送机会去申请港大的,最主要的是这些人由于出身好,成绩太牛,是奔着HKPF去的,也就是政府的奖学金,要比一般的奖学金多,而且是政府出的,对于导师而言,是免费的劳动力,所以导师们都乐于去帮助他们去申请HKPF,HKPF的学生谁都想要。

做为小本,你拿什么和硕士拼?

对于一般的本科学生,你少去了三年时间的科研经历,基本上就很难,你首先得有些科研经历,能发文章最好,当然挂名的就算是第二作者也等同于没有,还需要一个前提是你做了这么多,你的绩点得满足要求。如果你能有这样的条件,你还有一线希望。

但凡事看行情和机遇,就事论事,你基本上没法和优秀的硕士比,而优秀的硕士大把。如果你能够准确地认识到自己,包括条件不好的硕士,那么路子也很明确了。无非是时间上的比拼,人家多你三年,或者比你投入多付出了很多,如果你认定了要读博这个目标,那么你也在时间上去付出,比如你可以先申请去当技术员,这比拿奖学金读博容易,干一年或几年,你本来是弱势的,可能也变成强势了,这时候再申请博士,几率就高了,看到这里你也应该明白,你做了条件不好的小本,你除了和优秀的硕士比之外,你还和干了几年的技术员比,几率是有那么低的。或者你申请去港大读MPhil(硕士),然后再转博士或者再申博士。如果是要读博士,我相信是不转行的,不管是进入学术界还是工业界,做的都是和专业相关的工作,只要没离开本专业,都是在积累,就是干几年技术员又如何?

如果是生信专业的,我还有一个小贴士要送给你,那就是申请要避开某专家